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课后作业)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课后作业)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

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B.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C.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的位置不能移动

D.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用如图3-4-5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小车上固定一个盒子,盒子内盛有砂子,小车的总质量(包括车、盒子及盒内砂子)记为M,砂桶的总质量(包括桶以及桶内砂子)记为m.

图3-4-5

(1)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从盒子中取出一些砂子,装入砂桶中,称量并记录砂桶的总重力mg,将该力视为合外力F,对应的加速度a则从打点纸带中计算得到.多次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每次都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加速度.以合外力F为横轴、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F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①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把砂桶的总重力mg当作合外力F是否合理? 答: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验证“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本次实验中,保持桶内的砂子质量不变,故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变.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以加速度a为纵轴,以______为横轴,才能保证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3.(2011·山东高考)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3-4-6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图3-4-6

(1)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3)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滑块的质量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4.(2012·安徽高考)图3-4-7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

图3-4-7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3)图3-4-8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4.22 cm、sBC=4.65 cm、sCD=5.08 cm、sDE=5.49 cm,sEF=5.91 cm,sFG=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3-4-8

5.(2011·重庆高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3-4-9所示的装置,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器材来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滑块上砝码总质量为m′,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滑块在水平轨道上从A到B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图3-4-9

(1)为测量滑块的加速度a,须测出它在A、B间运动的________与________,计算a的运动学公式是________;

1+μg(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a与m的关系为:a=m-μg

M+m′+m 他想通过多次改变m,测出相应的a值,并利用上式来计算μ.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数,必须使上式中的________保持不变,实验中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________;

(3)实验得到a与m的关系图3-4-10所示,由此可知μ=________.(取两位有效数字)

图3-4-10

答案与解析

1【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选项A中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或小桶)通过细绳拴在小车上,A错;选项B、C、D符合正确的操作方法,B、C、D对.

【答案】 BCD

2【解析】 (1)本题是对教材中已有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方案的创新.本题中“从盒子中取出一些砂子,装入砂桶中”说明小车的质量是变化的,而此项操作是要求验证“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显然研究对象不再是小车,仔细审题后不难发现,研究对象应该是小车与砂桶所组成

的系统,是系统的总质量(m+M)保持不变.a-F图象的斜率表示砂桶的总重力mg当做(系统所受的)合外力F是合理的.

1

,故把m+M

(2)此项操作中明确说明了“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变”,因此,应以系统总质量的倒数即

11

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画出a-图象,图象才是

m+Mm+M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11

【答案】 (1)① ②合理 (2)

m+Mm+M

3【解析】 (1)同时听到声音说明小球与木块运动时间相同,设都为t,则1212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H=2gt,木板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2at,ax

由以上两式可得g=H.

(2)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沿斜面方向:mgsin θ-Ff=ma

垂直斜面方向:FN-mgcos θ=0 又有:Ff=μFN

由以上三式解得a=gsin θ-μgcos θ, x21ax

将g=H代入可得:μ=h-H2. x-h2(3)由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可知选c、d. x21x

【答案】 (1)H (2)h-H2 (3)cd

x-h24【解析】 (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则需要平衡摩擦力,并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只让小车牵引纸带(撤去砂及砂桶),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工作.如果打出纸带上的点迹分布

均匀,则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选项B正确,选项A、C错误.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砂及砂桶的总重力,则M≫m,且尽可能地多做几组.故选项C最合理.

(3)根据题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 根据Δs=aT2,得,

sDE-sAB=3a1T2 sEF-sBC=3a2T2 sFG-sCD=3a3T2 所以小车的加速度 a=

a1+a2+a3sDE+sEF+sFG-sAB+sBC+sCD

= 39T2=0.42 m/s2.

【答案】 (1)B (2)C (3)0.42

12x

5【解析】 (1)滑块从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x=2at2,即a=t2,需2x

测位移x和时间t,计算a的运动学公式是a=t2. 1+μg

(2)由数学知识知若a是m的一次函数,必须满足不变,即(m′

M+m′+m+m)不变,方法就是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滑块上,以保证m′+m保持不变.

(3)从图象中取两点的坐标值代入a与m的关系式联立方程求解,可得μ. 1+μg

0.35=×67×10M+m′+m如1+μg

0.23=×64×10M+m′+m解得μ≈0.23.

2x【答案】 (1)位移x 时间t a=t2 (2)m′+m 滑块上

(3)0.23(在0.21~0.25之间均可)

-3

-μg-μg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