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的词语有:课本,本乡本土,文化哲学本位的课程规划。
课本的词语有:课程本位评量,本本源源,本本。2:结构是、课(左右结构)本(独体结构)。3:拼音是、kè běn。4:繁体是、課本。5:注音是、ㄎㄜˋㄅㄣˇ。6:简体是、课本。7:词性是、名词。
课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国家规定的正税。引清魏源《筹鹾篇》:“此又不知私盐课轻而费重,关津规例多于课本,故遇官盐减价之年,邻私立阻而不行。”⒉指试卷。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一面取过课本来看,看得不好的,便放在一边;好的,便另放一处。”⒊教科书。引刘师培《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今挚氏之书久亡,而文学史又无完善课本,似宜仿挚氏之例,编纂《文章志》、《文章流别》二书,以为全国文学史课本。”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五:“识字课本既不是‘五经’‘四书’,也不是常识国语,而是从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名等学起。”
二、网络解释
课本(书籍)概念综合释义:国家规定的正税。清魏源《筹鹾篇》:“此又不知私盐课轻而费重,关津规例多于课本,故遇官盐减价之年,邻私立阻而不行。”指试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一面取过课本来看,看得不好的,便放在一边;好的,便另放一处。”教科书。刘师培《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今挚氏之书久亡,而文学史又无完善课本,似宜仿挚氏之例,编纂《文章志》、《文章流别》二书,以为全国文学史课本。”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五:“识字课本既不是‘五经’‘四书’,也不是常识国语,而是从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名等学起。”网友释义:概念课本,通俗的说就是在学校使用的书籍,也叫“教材”或“教科书”。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本能够学习系统的知识,能够培养美好的情感,能够陶冶美丽的情操,让学生在学好本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汉语大词典:(1).国家规定的正税。清魏源《筹鹾篇》:“此又不知私盐课轻而费重,关津规例多于课本,故遇官盐减价之年,邻私立阻而不行。”(2).指试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一面取过课本来看,看得不好的,便放在一边;好的,便另放一处。”(3).教科书。刘师培《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今挚氏之书久亡,而文学史又无完善课本,似宜仿挚氏之例,编纂《文章志》、《文章流别》二书,以为全国文学史课本。”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五:“识字课本既不是‘五经’‘四书’,也不是常识国语,而是从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名等学起。”国语辞典:教科书。课本[kèběn]⒈教科书。引《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懂得编书的法子,就有些蒙小学的课本编出。」辞典修订版:教科书。《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懂得编书的法子,就有些蒙小学的课本编出。」辞典简编版:教科书。 【造句】老师要同学打开课本,准备上课。其他释义:教科书:数学~。
三、词语解释
课本kèběn。(1)学习一个学科的教材;教科书。课本[kèběn]⒈学习一个学科的教材;教科书。例供中学使用的化学课本。英textbook;
关于课本的成语
原原本本 本本源源 课嘴撩牙 本本分分 日程月课 拔本塞源 本本主义 芈叔课最 拔本塞原 循名课实
关于课本的造句
1、讲解完最后一个在黑板上写出的例题后的数学老师,看了看时间,推了推眼镜道趁着现在还有一点时间,大家做一下课本后面的第三题和第五题。
2、那时候,没有统一的语文课本,每教一篇文章,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照抄一遍。
3、教师挂出小黑板,展出部分关键问题,播放录音,学生不看课本,听录音,然后作答。
4、我把考博画的放大的图像放在黑板上,你们可以跟你们课本上的图像比较,你们会发现它们是惊人的准确。
5、语文教育是学生最重要的基础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它不过是意识形态延伸的一部分,学生靠语文课本那几篇烂文章,既学不到汉语的美感,也学不好汉语的语法,古文学的一知半解,现代文学的稀里糊涂。王小峰
关于课本的近义词
教材 讲义 求取
关于课本的单词
textbook text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