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且现在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课程不等于教材,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也都是课程,通过学习改变了以往把课程等同于教材的观点,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也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有关的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己的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今天的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活泼,更贴近生活的实际,所以教学内容大于教材。
教材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适应的,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学科标准中没有规定重点、难点,没有课时分配,没有具体内容,这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是有弹性的,因人而异的,教材为教师使用教材留了创造的空间。
总之,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建构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应该是灌进去的,而应该是通过活跃的探究与学习过程建构起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