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运转正常
现有全日制学生1256人,教职工46人,本学期有30名专任教师、3名兼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承担了本学院41个班级和理科院系70个班级公共数学课教学,开设53门课程,人均每周教学学时达12.3学时。
二、通过“教授示范课”活动,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重点抓了“三率”,即“到课率”、“作业完成率”、“自习率”,落实班主任不定期跟班听课制度,促进了学风建设。
其次,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化,通过教研室教学研讨制度、教学记载制度、教师听课制度的实施了,各位教师均严格遵守了日常教学纪律,按时上下课,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再次,通过由应用数学教研室程崇高教授主讲的示范课——《第一型曲线积分》活动,为广大青年教师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治学严谨,精心备课。
程教授对待教学的态度是极其认真负责的,仅就本次课的课题引入方式,他反复设计了很多方案,最终才确定用“求物质曲线质量”这一物理模型引出课题,多次就教学内容与同行研讨,与学生交流难易度,其严谨的治学精神的确令人感动。
2、授课过程中切实把握授课“质量”的含义,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整个教学过程,程教授言简意赅,语言风趣,生动形象,抓住了学生的“神”,学生学习气氛高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3、教学方法灵活。
无论是引入课题,还是定理的证明、方法应用,程教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采用多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普遍加深了对师范教育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克服困难,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
为了提高我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
1、已完成工作情况
召集所指导的学生,要求学生口头汇报毕业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并检查执行情况和进程的原始记录材料(工作日志、原始调查表、程序调试),指导和答疑,着重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包办代替。预审学生的毕业论文并提出意见,督促学生修改。最后,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论文质量、考勤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
2、未完成工作情况
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工作,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批阅教师、答辩小组三方面评定成绩组成,比重分别为40%,20%,40%。
3、为确保论文质量已采取的措施
(1)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了毕业论文重要意义,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动手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数信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纪律;
(2)完善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督导功能。
(3)为克服教师队伍职称结构过于偏低的困难,让部分年轻讲师先向教授们观摩学习论文指导工作,并设置指导小组集中讨论学习。
(4)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和论文工作进度,对论文的主要成果进行质证,及时为学生解惑、纠偏;
(5)检查学生工作日志,将其平时积累的资料与论文选题之间相关性进行审查;
(6)在论文答辩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背景进行提问,坚持对未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论文中文字表述错误较多或存在原则性错误,图表、公式不符合要求;
五、存在问题和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与学生缺少及时勾通,未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今后的教学管理过程,应多与青年教师的谈心。
2、专业建设力度不够。
学院虽然对于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都非常重视。但“三地教学,两地办公”,再加上师资队伍紧张,限于人力,还只能维持日常教学,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践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我院生均拥有实验设备距高校专业教学评估要求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生均设备值远未达到评估合格标准。实验实训场所和微格教学模拟训练设施都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些教学计划内应该开设的实验课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进行,严重影响教学计划的落实,极大地阻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少数学生因对毕业论文工作认识不足。
主动性差,且母语运用能力差,理论基础薄弱,再加上就业压力大,无法静下心来做论文,甚至出现指导教师找不到人的情况。学生工作日志事项单一化(只有查找文献记录),不注重日积月累。
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按评估指标要求,制定和落实实施计划,尽快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毕业班学生人数过多,教师负担过重,学校缺乏毕业生做论文场所和指导场所。学生难以完成调查类、实验类、综合计算应用类课题。部分教师反映记工作日志分散了工作精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