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之间的交往,还表现于电话和书信的交流。华人孩子之间、华人孩子与白人孩子和黑人孩子之间,乃至各种族孩子之间,都少不了这类方式的交往。除了彼此问候,交流心得,有时还在电话上交流学习心得,询问作业题目和问题解答。假期或出国分别时间久了,好友之间常发电子邮件或写信问候。
美国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多为本人种与本人种之间的来往,超种族则多见于白人与华人或白人与黑人之间,华人孩子与亚裔儿童间或有所往来,但目前华人孩子与黑人儿童之的交往似乎还不是很多。亚裔特别是华人孩子在一起,爱打爱闹。白人儿童相对要安静。
先期定居者华人孩子,不少已长成青年。由于从小和白人孩子一起学习、玩耍,长大后成为朋友,彼此互有助益。我曾在一所少林武术学校见到一位17岁华人和一位18岁的白人业余教练,他们都是在校高中学生,两人的武功都很好,但比较起来,华人青年要略胜一筹。他们在教练和表演时,常常相互关照,彼此合作,深得观众、学员和家长的赞许。不少华人青年和儿童在白人长者和同辈中经常获得好评。
孩子之间的经常交往,可从小培养交际能力。美国社会十分看重人的交际能力,并强调从小抓起。在对小学生的评语中就有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一项。而交际能力又是组织能力的基础。这两种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分,有利于升初中。初中生升高中,以及高中升大学,都要看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两种能力强的学生,升学时无疑要占优势。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及将来步入社会,都十分受用。两种能力,具体表现在组织同学参加班级或学校的某项活动,如调查研究,带领大家完成比赛任务,说服同学或家长捐赠钱物,为别人做好事,为慈善事业尽职尽力等。一家白人朋友收养的重庆女孩,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她组织班上同学捐赠救灾,获得成功,受到学校的加分表彰。孩子在不断交往中,取长补短,能获得更大进步。有的可提高认识,克服缺点;有的可相互启发,打开思路,增强学能力;华人孩子和白人孩子交往,相互学习对方语言。如华人孩子学习英语,反之白人孩子也可向华人儿童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事情。
孩子之间的交往,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造成过度交往。过度交往,会使孩子分心,成天想着交朋结友,不利于学习。还有可能无意中受到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比如娇里娇气,好逸恶劳,不讲礼貌。也容易产生攀比,比吃比穿,比玩具和花销,忘掉勤俭节约,等等。华人孩子在这方面尤应注意,不少家庭的孩子已初露过度交往苗头,有的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该适可而止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