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胫而走的辞典简编版是:胫,小腿。不胫而走指不用腿也能走。比喻事物不用推广,也能迅速传播。 【造句】他的大作一经报纸刊登,文名立刻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汉语大词典 【点此查看不胫而走详细内容】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胫,同“胫”,小腿。后以“不胫而走”形容事物传布迅速,风行一时。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主笔者触类引伸,撰为论说,使知议员之优劣,政事之从违,故日报盛行,不胫而走。”郭小川《登九山》诗:“常委们的名言,在太行山上下不胫而走。”
二、成语词典版
01.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一一.物部》:「江南之三白,不胫而走半九州矣。」02.《醒世姻缘传.第一零零回》:「原来这财帛的物件,看他是个死相东西,他却能无翼而飞、不胫而走;他又能乘人的衰旺,自己会得来往。」03.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04.《孽海花.第三回》:「从此,含英社稿,不胫而走,风行天下,和柳屯田的词一般。」05.《官场维新记.第四回》:「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检点一番:别的一样不缺,只有金银首饰和钞票洋钱,却一概不胫而走。」
三、典故
三国时,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借故将一些有才能者杀掉。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东吴,是孔融的好友。他为人耿直、孤傲,一向为孙策嫉恨。孔融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如果要光复汉室,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比方道:“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以:因,意指: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就会跑来。”,“不胫而走”一成语便出于此。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后用于比喻事情还没推行就传开了。亦作“无胫而行”、“无足而走”、“无胫而走”。
四、其他释义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五、关于不胫而走的反义词
六、关于不胫而走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