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胫而走的造句是:李大夫能治好障碍性贫血病的消息不胫而走,求医的癌症患者纷至沓来。
不胫而走的拼音是:bù jìng ér zǒu。注音是:ㄅㄨˋㄐ一ㄥˋㄦˊㄗㄡˇ。词性是:动词。
不胫而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不胫而走详细内容】
胫:小腿。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近]不翼而飞。
二、汉语大词典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胫,同“胫”,小腿。后以“不胫而走”形容事物传布迅速,风行一时。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主笔者触类引伸,撰为论说,使知议员之优劣,政事之从违,故日报盛行,不胫而走。”郭小川《登九山》诗:“常委们的名言,在太行山上下不胫而走。”
三、典故
三国时,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借故将一些有才能者杀掉。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东吴,是孔融的好友。他为人耿直、孤傲,一向为孙策嫉恨。孔融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如果要光复汉室,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比方道:“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以:因,意指: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就会跑来。”,“不胫而走”一成语便出于此。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后用于比喻事情还没推行就传开了。亦作“无胫而行”、“无足而走”、“无胫而走”。
四、其他释义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五、关于不胫而走的反义词
六、关于不胫而走的英语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