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庙的造句是: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
七庙的拼音是:qī miào。注音是:ㄑ一ㄇ一ㄠˋ。结构是:七(独体结构)庙(半包围结构)。
七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汉语大词典 【点此查看七庙详细内容】
(1).《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指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二祧(远祖)和始祖庙。后以“七庙”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唐杨炯《盂兰盆赋》:“上可以荐元符于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2).王朝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南朝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七庙之基,于焉永固;万邦之本,由此克宁。”《南史·宋武帝纪》:“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辱,七庙毁坠。”
二、国语辞典
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庙的总称。为帝王祀奉祖先之庙。七庙[qīmiào]⒈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庙的总称。为帝王祀奉祖先之庙。引《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晋帝司马炎,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⒉王朝。引《文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三、辞典修订版
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庙的总称。为帝王祀奉祖先之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晋帝司马炎,追諡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王朝。《文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四、其他释义
①原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二祧(远祖)和始祖之庙。语出《礼记·王制》:“天子七庙。”后用以泛指帝王祭奉祖先的宗庙。②指朝代:七庙之基,于焉永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五、关于七庙的词语
六、关于七庙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