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也频故居位于福州市乌山道山观路弄4―5号。
胡也频(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学名崇轩,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少进崇德小学、乌山师范学校学习,家贫辍学到祥慎金铺当学徒。
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后往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轮机。又到北京投考大学,未被录取,住在公寓里,开始创作诗和小说。
13年,发表短篇小说《雨中》。不久,为《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翌年,发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
14年夏,结识丁玲,结为情侣,蛰居西山碧云寺附近。这时期,他写了不少充满伤感的诗作,后收入《也频诗选》。
1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同年冬,认识冯雪峰,接受马克思主义。翌年,重到上海,进入日报社《红与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活珠子》《往何处去》,以及诗集《诗稿》和戏剧集《别人的幸福》。
18年,在上海办起红黑出版社,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同年秋,到济南山东省立高级中学任教,组织文学研究会。
19年5月间,因避山东当局拘捕,回到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被选为“左联”执行委员,担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党,出席在上海召开的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被选为代表,准备往苏区开会。其间创作中篇小说《一幕悲剧的写实》《到莫斯科去》和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短篇小说《故乡》。
20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被逮捕。2月7日凌晨,与“左联”会员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等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称为“左联”五烈士。
胡也频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单进单层木构建筑,四面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四扇三间,七柱出游廊,占地面积274平方米。2009年4月,胡也频故居进行了全面修复,同年9月竣工。2011年6月,完成故居展示陈列,总投资200余万元。
故居内开辟七个展区:童年的记忆、少年的漂泊、青年的追求、最后的斗争、久远的缅怀、光辉的一生和传承的事业。现已揭牌开放,作为追思先烈、弘扬精神的公共场所,并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
1991年7月被福州市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福州市遗址通览》)
胡也频(1903~1931.2.7)福建福州人。幼年当过学徒工,后曾入海军学校学习。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北京任《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春到上海从事文学活动,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科学的书籍。1930年春到济南省立高中教书,并进行宣传,组织学生成立“文学会”,研究讨论文学。不久,遭到当局通缉。在组织的掩护下,同丁…… 胡也频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